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时间:2025-11-11
浏览次数:7手机作为全天候便携设备,日常使用中常面临 “高温户外骤入空调房"“冬季室内外频繁切换" 等极限温变场景,易导致结构稳定性(如外壳接缝开裂、屏幕贴合松动)与电气性能(如电池续航骤降、信号传输中断)受损。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凭借 “高温区 - 低温区快速动态切换" 的核心能力,可精准模拟此类温度骤变环境,且严格依据 GB/T 2423.22-2012(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)及 IEC 60068-2-14(环境试验第 2-14 部分:试验方法 - 试验 N:温度变化)标准,成为手机出厂前可靠性验证的核心设备,为产品在复杂气候下的稳定运行筑牢防线。

样品预处理:选取 3 台同型号、无外观缺陷的手机,先完成初始性能测试,记录屏幕触控灵敏度(点击响应时间、多点触控准确性)、电池初始容量(常温下满电放电时长)、5G/Wi-Fi 信号强度(不同频段信号衰减值)等基准数据;将手机调至待机状态(模拟用户日常使用场景),套入专用固定支架后置于吊篮,确保机身无遮挡,预留测试引线孔以实时监测内部电池电压、主板温度等数据。
设备校准:调试高温室温度波动≤±0.5℃,低温室温度均匀度≤±2℃(避免局部温差导致样品受热 / 受冷不均);检查吊篮运行轨迹,确保切换过程无卡顿、无偏移;若设备含湿度控制功能,需清洁喷头并校准湿度偏差(±3% RH)。

高温暴露阶段:样品在 + 85℃高温室静置 45 分钟,同步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测机身表面温度分布(偏差≤2℃),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电池温度变化(最高温度≤45℃为正常);
快速切换阶段:10 秒内将吊篮从高温室转移至 - 40℃低温室,维持 45 分钟,期间重点观察屏幕是否出现闪烁、花屏、触控失灵,按键是否卡顿、无响应;
循环监测阶段:重复 20 次 “高温 - 低温" 温变循环,全程通过高清摄像头记录机身接缝、屏幕边框、充电接口等易失效部位状态,同步采集电池电压(低温下电压≥3.2V 为正常)、主板温度等关键数据。
低温下电池容量骤降(衰减率>10%):可能是电池电解液在低温下凝固,导致离子传导效率下降,需优化电解液配方(添加抗冻剂);
高温后屏幕触控失灵:可能是触控芯片耐高温性能不足(超过 60℃失效),需更换耐高温型号芯片(工作温度范围 - 40℃~+85℃);
接缝渗水(含湿度测试时):可能是密封胶条材质耐温性差(高温软化、低温硬化),需更换耐高低温胶条(材质可选硅胶,耐温范围 - 60℃~+200℃)。

返回列表